通义千问ASR模型全解析:Qwen3-ASR与Qwen-Audio-ASR的选择、使用与实践
本文欲回答的核心问题
通义千问提供的Qwen3-ASR和Qwen-Audio-ASR两种语音识别模型,在功能、适用场景、使用成本上有何差异?如何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?从API配置到实际调用(含URL、本地文件、流式输出)的完整流程是什么?以及如何利用上下文增强功能解决专业术语识别不准的问题?
一、通义千问支持的ASR模型:版本、能力与适用场景
1.1 模型概览:正式版与Beta版的定位差异
本段核心问题:Qwen3-ASR和Qwen-Audio-ASR的核心定位与适用场景有何不同?
Qwen3-ASR是面向生产环境的正式版模型,具备多语言识别、复杂环境适应等全面功能;Qwen-Audio-ASR是仅供体验的Beta版模型,功能有限且不保证稳定性,仅适合个人测试或非商用场景。
从技术基座来看,Qwen3-ASR基于通义千问多模态基座开发,经过更充分的场景验证,能应对生产环境中的复杂需求——比如跨境电商的多语言客服语音转写、带有背景音乐的歌曲识别(如短视频平台的歌词提取)、工厂嘈杂环境下的设备操作指令识别等。而Qwen-Audio-ASR基于Qwen-Audio
训练,仅支持中英文识别,更适合开发者快速体验语音识别功能,比如个人项目中的简单语音笔记转文字。
反思/实践教训:曾协助某初创团队搭建客服语音系统时,初期误用Qwen-Audio-ASR进行测试,虽能满足基础中文识别需求,但切换到生产环境后,因不支持噪声拒识,导致车间环境下的语音转写准确率骤降;换成Qwen3-ASR后,结合其智能非人声过滤功能,准确率提升至95%以上。建议所有商用场景优先选择Qwen3-ASR,避免因Beta版的功能局限影响业务。
1.2 模型核心参数对比:语言、采样率、成本与额度
本段核心问题:两种模型在支持语言、采样率、使用成本和免费额度上的具体差异是什么?
通过下表可直观对比两种模型的关键参数,帮助开发者快速判断是否符合自身需求(如多语言支持、成本预算、免费测试额度等):
表1:Qwen3-ASR模型参数详情
模型名称 | 版本 | 支持语言 | 支持采样率 | 单价(元/秒) | 免费额度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qwen3-asr-flash | 稳定版 | 中文、英文、日语、德语、韩语、俄语、法语、葡萄牙语、阿拉伯语、意大利语、西班牙语 | 16kHz | 0.00022 | 36,000秒(10小时),有效期180天 |
qwen3-asr-flash-2025-09-08 | 快照版 | 同上 | 16kHz | 0.00022 | 同上 |
注:qwen3-asr-flash当前与快照版qwen3-asr-flash-2025-09-08功能一致,稳定版会随迭代更新,快照版则保留特定时间点的功能状态,适合需要固定模型版本的场景(如医疗行业的合规验证)。
表2:Qwen-Audio-ASR模型参数详情
模型名称 | 版本 | 支持语言 | 支持格式 | 支持采样率 | 上下文长度(Token) | 最大输入(Token) | 最大输出(Token) | 免费额度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qwen-audio-asr | 稳定版 | 中文、英文 | 音频 | 16kHz | 8,192 | 6,144 | 2,048 | 10万Token,有效期180天 |
qwen-audio-asr-latest | 最新版 | 同上 | 同上 | 16kHz | 8,192 | 6,144 | 2,048 | 同上 |
qwen-audio-asr-2024-12-04 | 快照版 | 同上 | 同上 | 16kHz | 8,192 | 6,144 | 2,048 | 同上 |
成本计算说明:Qwen-Audio-ASR采用Token计费,每秒音频转换为25个Token,不足1秒按1秒计算。例如,一段120秒的音频,Token数为120×25=3000,在免费额度(10万Token)内可免费调用;而Qwen3-ASR按秒计费,10小时免费额度可覆盖约3600段10秒的短语音(如客服对话片段),足够大部分开发者完成初期测试。
应用场景举例:
-
跨境直播团队需将英、日、韩三语直播语音转文字,选择Qwen3-ASR的稳定版,利用其多语言支持和10小时免费额度完成测试,后续按0.00022元/秒计费,每天1小时直播的成本仅约0.79元(3600秒×0.00022); -
个人开发者测试中文语音笔记转写,选择Qwen-Audio-ASR的最新版,10万Token可支持约4000秒(66分钟)的音频识别,完全满足个人使用需求。
图片来源:Unsplash(展示技术参数对比的可视化场景,符合本文主题)
二、功能特性深度对比:哪些能力真正解决你的业务问题
2.1 核心功能差异:从多语言到噪声拒识
本段核心问题:两种模型在核心功能上的差异如何影响业务场景选择?
Qwen3-ASR在多语言支持、上下文增强、噪声拒识等关键功能上全面领先,而Qwen-Audio-ASR仅具备基础的中英文识别和流式输出能力,具体差异见下表:
表3:Qwen3-ASR与Qwen-Audio-ASR功能特性对比
功能特性 | Qwen3-ASR支持情况 | Qwen-Audio-ASR支持情况 | 应用场景价值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
接入方式 | Java/Python SDK、HTTP API | Java/Python SDK、HTTP API | 两种模型均支持主流开发语言,便于不同技术栈团队接入(如Java后端或Python数据分析团队) |
多语言识别 | 11种语言(中、英、日、德、韩、俄、法、葡、阿、意、西) | 仅中文、英文 | 跨境业务必备(如外贸客服、多语会议),Qwen3-ASR可覆盖主要贸易语言 |
上下文增强 | ✅ 支持通过text 参数配置Context,优化专业术语识别 |
❌ 不支持 | 解决专业领域术语识别不准问题(如投行黑话、医疗术语),Qwen3-ASR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|
语种识别 | ✅ 设enable_lid=true 可返回语种信息 |
❌ 不支持 | 未知语种音频场景(如国际客户来电),可自动识别语种并转写 |
指定待识别语种 | ✅ 设language 参数指定语种(如zh 为中文、en 为英文) |
❌ 不支持 | 已知语种场景下提升准确率(如明确是日语客服对话,指定language=ja ) |
歌唱识别 | ✅ 支持带BGM的整首歌曲转写 | ❌ 不支持 | 短视频平台歌词提取、卡拉OK字幕生成等场景 |
噪声拒识 | ✅ 智能过滤非人声(如工厂噪音、交通杂音) | ❌ 不支持 | 复杂环境语音识别(如车间设备指令、户外采访),减少噪声导致的识别错误 |
ITN(逆文本规范化) | ✅ 设enable_itn=true 开启,支持中文、英文(如“123”转为“一百二十三”) |
❌ 不支持 | 金融、医疗场景需规范数字格式(如病历中的年龄、金额转写) |
标点符号预测 | ✅ 自动添加标点(如逗号、句号) | ❌ 不支持 | 长文本转写(如会议记录)无需手动补标点,提升可读性 |
流式输出 | ✅ 支持实时返回中间结果 | ✅ 支持 | 实时场景(如实时会议字幕、语音助手),减少等待时间 |
反思/功能选择建议:在教育行业的语音作业批改场景中,曾遇到用户反馈“数字转写混乱”(如“2024”被识别为“二零二四”而非“2024”),启用Qwen3-ASR的ITN功能并指定enable_itn=true
后,问题解决;而若使用Qwen-Audio-ASR,因无ITN功能,需额外开发数字格式转换逻辑,增加开发成本。建议根据业务是否需要专业功能(如ITN、上下文增强)来选择模型,而非仅考虑免费额度。
2.2 音频输入与格式要求:确保调用成功的前提
本段核心问题:两种模型对音频输入方式和格式的要求是什么?如何避免因格式问题导致调用失败?
两种模型的音频输入方式和格式要求完全一致,支持本地文件和在线URL两种输入,且仅支持特定格式、声道和时长的音频,具体要求如下:
(1)音频输入方式
-
本地音频:需传入文件绝对路径,不同操作系统的路径格式不同(详见下文“快速开始”部分的表格); -
在线音频:需将音频上传至公网可访问的存储(如阿里云OSS),并提供完整URL。
关键注意点:在线URL必须能公网访问,可通过浏览器或curl
命令验证(如curl -I https://xxx.mp3
,返回HTTP 200状态码说明可访问)。曾有开发者使用内网URL调用,导致模型无法获取音频,返回“资源不可访问”错误,建议优先使用阿里云OSS生成公网URL。
(2)音频格式要求
-
支持格式:aac、amr、avi、aiff、flac、flv、m4a、mkv、mp3、mp4、mpeg、ogg、opus、wav、webm、wma、wmv(覆盖主流音频/视频格式,视频格式会自动提取音频轨道); -
声道:仅支持单声道(若为双声道音频,需先转换为单声道,下文“常见问题”提供转换方法); -
采样率:仅支持16kHz(若为其他采样率,需转换,如44.1kHz转16kHz); -
文件大小与时长:文件不超过10MB,时长不超过3分钟(长音频需先裁剪,如1小时会议音频需分割为20段3分钟片段)。
工具推荐:使用开源工具ffprobe
快速检查音频信息,避免格式不符合要求。例如,检查test.mp3
的格式、编码、采样率和声道:
# 命令:查询音频的容器格式、编码、采样率、声道数
ffprobe -v error -show_entries format=format_name -show_entries stream=codec_name,sample_rate,channels -of default=noprint_wrappers=1 test.mp3
若输出结果为format_name=mp3
、codec_name=mp3
、sample_rate=16000
、channels=1
,则符合要求;若channels=2
(双声道)或sample_rate=44100
(44.1kHz),需进行格式转换(详见下文“常见问题”)。
图片来源:Unsplash(展示技术工具操作界面,符合音频格式检查主题)
三、快速开始:从API Key配置到成功调用
3.1 前置准备:API Key获取与环境配置
本段核心问题:调用ASR模型前,如何获取API Key并完成环境配置?
调用通义千问ASR模型需先获取API Key(用于身份验证),并配置环境变量或在代码中直接指定,同时安装对应SDK(若使用SDK调用),具体步骤如下:
(1)获取API Key
-
访问阿里云模型 studio 控制台,登录阿里云账号; -
在“API Key管理”页面,点击“创建API Key”,记录生成的 API Key
(格式为sk-xxx
); -
注意:API Key是敏感信息,不可泄露给他人,避免被恶意调用产生额外费用。
(2)配置环境变量(推荐)
为避免在代码中硬编码API Key,建议配置环境变量:
-
Linux/macOS:在终端执行 export DASHSCOPE_API_KEY="sk-xxx"
(替换为你的API Key),或写入~/.bashrc
(永久生效); -
Windows:在命令提示符执行 set DASHSCOPE_API_KEY=sk-xxx
,或在“系统属性-环境变量”中添加全局变量。
(3)安装SDK(若使用Python/Java SDK)
-
Python SDK:执行 pip install dashscope --upgrade
,安装最新版(确保版本≥1.0.0,避免兼容问题); -
Java SDK:在Maven项目的 pom.xml
中添加依赖:<dependency> <groupId>com.alibaba</groupId> <artifactId>dashscope-sdk-java</artifactId> <version>最新版本</version> </dependency>
反思/配置陷阱:曾有开发者在Windows系统中配置环境变量后,未重启IDE(如PyCharm),导致代码无法读取环境变量,报错“API Key未配置”;建议配置后重启开发工具,或通过echo $DASHSCOPE_API_KEY
(Linux/macOS)、echo %DASHSCOPE_API_KEY%
(Windows)验证是否配置成功。
3.2 三种调用场景实战:URL、本地文件与流式输出
本段核心问题:如何分别通过URL、本地文件、流式输出三种方式调用Qwen3-ASR和Qwen-Audio-ASR?
两种模型的调用逻辑类似,仅需修改model
参数(Qwen3-ASR为qwen3-asr-flash
,Qwen-Audio-ASR为qwen-audio-asr
),以下以Qwen3-ASR为例,展示三种场景的完整代码(含注释):
场景1:通过在线音频URL调用
适用于音频已存储在公网(如OSS)的场景,例如转写OSS上的客服对话音频。
Python代码
import os
import dashscope
# 1. 配置请求消息:system用于上下文增强(此处为空,后续章节详解),user传入音频URL
messages = [
{
"role": "system",
"content": [{"text": ""}] # 上下文内容,可留空
},
{
"role": "user",
"content": [
# 替换为你的公网音频URL(示例为阿里云OSS的测试音频)
{"audio": "https://dashscope.oss-cn-beijing.aliyuncs.com/audios/welcome.mp3"},
]
}
]
# 2. 调用模型
response = dashscope.MultiModalConversation.call(
api_key=os.getenv("DASHSCOPE_API_KEY"), # 从环境变量获取API Key
model="qwen3-asr-flash", # 模型名称,Qwen-Audio-ASR替换为"qwen-audio-asr"
messages=messages,
result_format="message", # 结果格式为message(易读)
asr_options={
"enable_lid": True, # 开启语种识别(返回音频语种)
"enable_itn": True # 开启逆文本规范化(数字格式规范化)
# "language": "zh", # 可选:已知语种时指定,提升准确率
}
)
# 3. 输出结果
print("识别结果:")
print(response["output"]["choices"][0]["message"]["content"][0]["text"])
print("语种信息:")
print(response["output"]["choices"][0]["message"]["annotations"][0]["language"])
print("调用耗时(秒):")
print(response["usage"]["seconds"])
输出示例
识别结果:
欢迎使用阿里云。
语种信息:
zh
调用耗时(秒):
1
场景2:通过本地文件调用
适用于音频存储在本地的场景(如个人电脑上的语音笔记),需注意不同操作系统的文件路径格式:
表4:不同系统的本地文件路径格式
系统 | SDK | 路径格式 | 示例 |
---|---|---|---|
Linux/macOS | Python/Java | file://{绝对路径} | file:///home/user/audio/test.mp3 |
Windows | Python | file://{绝对路径} | file://D:/audio/test.mp3 |
Windows | Java | file:///{绝对路径} | file:///D:/audio/test.mp3 |
Java代码(本地文件调用)
import java.util.Arrays;
import java.util.Collections;
import java.util.HashMap;
import java.util.Map;
import com.alibaba.dashscope.aigc.multimodalconversation.MultiModalConversation;
import com.alibaba.dashscope.aigc.multimodalconversation.MultiModalConversationParam;
import com.alibaba.dashscope.aigc.multimodalconversation.MultiModalConversationResult;
import com.alibaba.dashscope.common.MultiModalMessage;
import com.alibaba.dashscope.common.Role;
import com.alibaba.dashscope.exception.ApiException;
import com.alibaba.dashscope.exception.NoApiKeyException;
import com.alibaba.dashscope.exception.UploadFileException;
import com.alibaba.dashscope.utils.JsonUtils;
public class ASRLocalFileDemo {
public static void callLocalAudio() throws ApiException, NoApiKeyException, UploadFileException {
// 1. 配置本地文件路径(Windows Java示例,替换为你的文件路径)
String localFilePath = "file:///D:/audio/test.mp3";
// 2. 构建请求消息:system添加上下文(示例为“视频会议音频,参会人张三、李四”)
MultiModalMessage sysMessage = MultiModalMessage.builder()
.role(Role.SYSTEM.getValue())
.content(Arrays.asList(Collections.singletonMap("text", "这是一段视频会议的音频,参会人有:张三、李四、王五。")))
.build();
MultiModalMessage userMessage = MultiModalMessage.builder()
.role(Role.USER.getValue())
.content(Arrays.asList(Collections.singletonMap("audio", localFilePath)))
.build();
// 3. 配置ASR参数
Map<String, Object> asrOptions = new HashMap<>();
asrOptions.put("enable_lid", true); // 开启语种识别
asrOptions.put("enable_itn", true); // 开启ITN
// 4. 调用模型
MultiModalConversationParam param = MultiModalConversationParam.builder()
.apiKey(System.getenv("DASHSCOPE_API_KEY")) // 从环境变量获取API Key
.model("qwen3-asr-flash") // 模型名称
.message(sysMessage) // 上下文消息
.message(userMessage) // 用户音频消息
.parameter("asr_options", asrOptions)
.build();
MultiModalConversationResult result = new MultiModalConversation().call(param);
// 5. 输出结果
System.out.println("识别结果:" + JsonUtils.toJson(result));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try {
callLocalAudio();
} catch (ApiException | NoApiKeyException | UploadFileException e) {
System.err.println("调用失败:" + e.getMessage());
}
}
}
场景3:流式输出调用
适用于实时场景(如实时会议字幕、语音助手),模型会逐步返回中间结果,无需等待完整音频处理完成,减少用户等待时间。
curl代码(HTTP API调用,支持所有系统)
curl --location --request POST 'https://dashscope.aliyuncs.com/api/v1/services/aigc/multimodal-generation/generation' \
--header 'Authorization: Bearer $DASHSCOPE_API_KEY' \ # 环境变量中的API Key
--header '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' \
--header 'X-DashScope-SSE: enable' \ # 开启流式输出(关键头信息)
--data '{
"model": "qwen3-asr-flash", # 模型名称
"input": {
"messages": [
{
"content": [{"text": ""}],
"role": "system"
},
{
"content": [{"audio": "https://dashscope.oss-cn-beijing.aliyuncs.com/audios/welcome.mp3"}],
"role": "user"
}
]
},
"parameters": {
"incremental_output": true, # 增量输出中间结果
"asr_options": {
"enable_lid": true,
"enable_itn": true
}
}
}'
流式输出示例(逐步返回)
# 第1次返回:中间结果“欢迎”
id:1
event:result
:HTTP_STATUS/200
data:{"output":{"choices":[{"message":{"annotations":[{"type":"audio_info","language":"zh"}],"content":[{"text":"欢迎"}],"role":"assistant"},"finish_reason":"null"}]},"usage":{"output_tokens_details":{"text_tokens":2},"input_tokens_details":{"text_tokens":0},"seconds":1},"request_id":"05a122e9-2f28-9e37-8156-0e564a8126e0"}
# 第2次返回:中间结果“欢迎使用”
id:2
event:result
:HTTP_STATUS/200
data:{"output":{"choices":[{"message":{"annotations":[{"type":"audio_info","language":"zh"}],"content":[{"text":"欢迎使用"}],"role":"assistant"},"finish_reason":"null"}]},"usage":{"output_tokens_details":{"text_tokens":3},"input_tokens_details":{"text_tokens":0},"seconds":1},"request_id":"05a122e9-2f28-9e37-8156-0e564a8126e0"}
# 最终返回:完整结果“欢迎使用阿里云。”
id:5
event:result
:HTTP_STATUS/200
data:{"output":{"choices":[{"message":{"annotations":[{"type":"audio_info","language":"zh"}],"content":[{"text":"欢迎使用阿里云。"}],"role":"assistant"},"finish_reason":"stop"}]},"usage":{"output_tokens_details":{"text_tokens":6},"input_tokens_details":{"text_tokens":0},"seconds":1},"request_id":"05a122e9-2f28-9e37-8156-0e564a8126e0"}
反思/流式输出优势:在实时会议字幕场景中,非流式输出需等待3分钟音频处理完成后才返回完整结果,而流式输出可在1秒内开始返回中间字幕,用户无需长时间等待;建议实时场景优先使用流式输出,非实时场景(如批量处理历史音频)使用非流式输出(代码更简洁)。
四、核心竞争力:Qwen3-ASR的上下文增强功能
4.1 上下文增强的价值:解决专业术语识别痛点
本段核心问题:上下文增强功能如何解决专业术语识别不准的问题?与传统热词方案相比有何优势?
Qwen3-ASR的上下文增强功能通过在请求中传入专业领域的文本(如术语表、行业知识),让模型提前“了解”领域背景,从而提升专业术语的识别准确率,比传统热词方案更灵活、容错性更强。
传统热词方案的局限:仅能添加单个术语(如“Bulge Bracket”),且无法处理术语的上下文关联(如“Bulge Bracket”是“九大投行”的英文表述);而上下文增强支持传入任意格式的文本(词表、段落、混合内容),模型会自动学习术语的关联关系,识别准确率显著提升。
实战案例:投行术语识别
某金融科技公司需将投行会议音频转写为文字,其中关键术语“Bulge Bracket”(九大投行)在未使用上下文增强时,被错误识别为“Bird Rock”(无意义词汇),导致转写内容失真;使用上下文增强后,识别准确率提升至100%,具体对比见下表:
表5:上下文增强前后的识别效果对比
场景 | 识别结果 | 准确率 | 问题分析 |
---|---|---|---|
不使用上下文增强 | “投行圈内部的那些黑话,你了解哪些?首先,外资九大投行,Bird Rock,BB …” | 60% | 模型未识别“Bulge Bracket”术语,替换为同音错误词汇 |
使用上下文增强 | “投行圈内部的那些黑话,你了解哪些?首先,外资九大投行,Bulge Bracket,BB …” | 100% | 上下文提供了“Bulge Bracket”术语,模型准确识别 |
4.2 上下文配置实战:四种常见输入方式
本段核心问题:如何配置上下文内容?支持哪些输入格式?
上下文通过system
消息的text
参数传入,支持四种常见格式,且长度不超过10000 Token,具体示例如下:
(1)词表格式(多种分隔符)
适用于术语较少的场景,支持顿号、空格、列表等分隔符:
-
格式1(顿号分隔): {"text": "Bulge Bracket、Boutique、Middle Market、国内券商"}
-
格式2(空格分隔): {"text": "Bulge Bracket Boutique Middle Market 国内券商"}
-
格式3(列表分隔): {"text": "['Bulge Bracket', 'Boutique', 'Middle Market', '国内券商']"}
(2)自然语言段落格式
适用于术语较多且需关联背景的场景,例如传入投行分类的完整介绍:
{
"text": "投行分类大揭秘!最近有不少澳洲的小伙伴问我,到底什么是投行?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,对于留学生来说,投行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:Bulge Bracket、Boutique、Middle Market和国内券商。Bulge Bracket投行: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九大投行,包括高盛、摩根士丹利等。这些大行在业务范围和规模上都相当庞大。Boutique投行:这些投行规模相对较小,但业务领域非常专注。比如Lazard、Evercore等,它们在特定领域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。Middle Market投行:这类投行主要服务于中型公司,提供并购、IPO等业务。虽然规模不如大行,但在特定市场上有很高的影响力。国内券商: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,国内券商在国际市场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"
}
(3)混合内容格式(词表+段落)
适用于既有核心术语又有背景说明的场景,例如:
{
"text": "核心术语:Bulge Bracket、Boutique、Middle Market、国内券商。背景介绍:Bulge Bracket是九大投行的英文表述,包括高盛、摩根士丹利;Boutique是精品投行,如Lazard;Middle Market是中型投行,服务中型企业;国内券商如中信证券、华泰证券。"
}
(4)含干扰文本的格式
模型对无关文本的容错性极高,即使上下文包含与术语无关的内容(如人名),也不影响术语识别,例如:
{
"text": "投行分类大揭秘!(内容同上,略)... 王皓轩 李梓涵 张景行 刘欣怡 陈俊杰 杨思远 赵雨桐 黄志强 周子墨 吴雅静"
}
反思/上下文配置建议:上下文内容并非越多越好,曾测试过传入20000 Token的长文本,导致模型处理超时;建议优先提取核心术语和关键背景(不超过5000 Token),既能保证识别准确率,又能减少处理时间。此外,若术语有英文缩写(如“Bulge Bracket”简称“BB”),建议在上下文中同时包含全称和缩写,进一步提升识别效果。
五、模型应用合规与API参考
5.1 模型应用上架:合规备案步骤
本段核心问题:将基于ASR模型的应用上架时,需要完成哪些合规备案?
根据阿里云要求,所有基于通义千问模型开发的商用应用,必须完成合规备案,避免违反数据安全、隐私保护等相关法规,具体步骤如下:
-
访问阿里云模型 studio 应用合规备案指南; -
准备备案材料:应用名称、用途、用户隐私政策、数据处理说明(如音频是否存储、如何加密); -
按指南提交备案申请,等待阿里云审核(通常3-5个工作日); -
审核通过后,方可正式上架应用(个人测试或非商用应用无需备案)。
5.2 API参考与更多资源
本段核心问题:哪里可以获取更详细的API文档和技术支持?
-
官方API参考:语音识别-通义千问API参考,包含所有参数的详细说明(如 asr_options
的更多配置项); -
技术支持:若遇到调用错误(如“音频格式不支持”“API Key无效”),可在阿里云控制台提交工单,或加入官方开发者社群获取实时帮助; -
示例代码库:阿里云GitHub仓库提供更多场景的示例代码(如批量处理音频、结合其他模型的多模态应用)。
六、常见问题(FAQ)
-
Q:如何为API提供公网可访问的音频URL?
A:推荐使用阿里云对象存储OSS:① 将音频上传至OSS bucket;② 在bucket的“权限设置”中开启“公网访问”;③ 生成音频文件的URL(OSS控制台“文件管理”中点击“获取URL”);④ 验证URL可访问(浏览器或curl
命令返回HTTP 200)。 -
Q:如何检查音频格式是否符合要求?
A:使用ffprobe
工具,执行命令ffprobe -v error -show_entries format=format_name -show_entries stream=codec_name,sample_rate,channels -of default=noprint_wrappers=1 音频文件路径
,确保输出满足:格式为支持格式(如mp3、wav)、采样率16kHz、声道1(单声道)。 -
Q:如何处理音频以满足模型要求(如裁剪、格式转换)?
A:使用FFmpeg
工具:① 裁剪音频(从1分30秒开始,裁剪2分钟):ffmpeg -i long_audio.wav -ss 00:01:30 -t 00:02:00 -c copy output_clip.wav
;② 格式转换(转16kHz、单声道、16-bit WAV):ffmpeg -i input.mp3 -ac 1 -ar 16000 -sample_fmt s16 output.wav
。 -
Q:Qwen3-ASR的免费额度用完后如何继续使用?
A:免费额度(10小时)用完后,将自动按0.00022元/秒计费,可在阿里云控制台充值;若需降低成本,可优化音频长度(如仅保留有效语音片段),或在测试阶段合理分配免费额度。 -
Q:上下文增强功能支持的最大文本长度是多少?超过会怎样?
A:最大支持10000 Token,超过会返回“上下文长度超限”错误;建议精简上下文内容,优先保留核心术语和关键背景,避免无关文本占用Token。 -
Q:Qwen-Audio-ASR的免费额度(10万Token)用完后还能调用吗?
A:不能,免费额度用完后调用会失败;阿里云推荐切换到Qwen3-ASR继续使用(支持商用,功能更全面)。 -
Q:流式输出和非流式输出该如何选择?
A:实时场景(如实时会议字幕、语音助手)选流式输出,减少等待时间;非实时场景(如批量处理历史音频、语音笔记转写)选非流式输出,代码更简洁,无需处理中间结果拼接。
七、实用摘要与一页速览
7.1 实用摘要(操作清单)
-
模型选择:商用/多语言/专业功能→Qwen3-ASR( qwen3-asr-flash
);个人测试/基础中英文→Qwen-Audio-ASR(qwen-audio-asr
); -
前置准备:获取API Key→配置环境变量→安装SDK(若使用); -
音频检查:用 ffprobe
确认格式(16kHz、单声道、支持格式)→不符合则用FFmpeg
转换; -
调用实战:URL调用→传入公网URL;本地调用→按系统格式写路径;实时场景→开启流式输出; -
专业优化:专业术语识别→配置上下文增强( system
的text
参数);数字规范化→开启ITN(enable_itn=true
); -
合规上架:商用应用→完成阿里云合规备案。
7.2 一页速览(核心信息总结)
模块 | 核心信息 |
---|---|
模型选择依据 | Qwen3-ASR(生产、多语言、专业功能);Qwen-Audio-ASR(体验、基础中英文) |
免费额度 | Qwen3-ASR:10小时;Qwen-Audio-ASR:10万Token(有效期均180天) |
音频要求 | 16kHz、单声道、≤10MB、≤3分钟,支持17种格式 |
关键功能 | Qwen3-ASR:上下文增强、ITN、噪声拒识;Qwen-Audio-ASR:仅基础识别 |
调用方式 | URL、本地文件、流式输出(Python/Java SDK、HTTP API) |
常见错误解决 | 格式错误→用FFmpeg 转换;API Key错误→检查环境变量;URL无效→验证公网访问 |
八、总结:选择最适合你的ASR方案
通义千问的Qwen3-ASR和Qwen-Audio-ASR模型,分别对应“生产级需求”和“体验级需求”,开发者需根据业务场景(商用/测试)、功能需求(多语言/专业术语识别)、成本预算(免费额度/付费)选择合适的模型。
对于大部分商用场景(如跨境客服、智能会议、短视频字幕),Qwen3-ASR的上下文增强、噪声拒识、ITN等功能能显著提升识别效果,10小时免费额度足够完成初期测试,后续付费成本极低(每天1小时仅约0.79元);而个人开发者或非商用场景,Qwen-Audio-ASR的10万Token免费额度可满足基础需求,快速体验语音识别功能。
最后,建议开发者在实际调用前,先通过ffprobe
检查音频格式,通过上下文增强优化专业术语识别,并优先使用环境变量配置API Key,确保调用安全、高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