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 Keklick 一步步揭开 C2 基础设施的真相
“
对话式指南:从安装到报告,带你亲手猎杀命令与控制网络
开场白:为什么我们要关心 C2?
想象一下,恶意软件像一支潜伏在电脑里的“间谍小队”。它们不吵不闹,却悄悄把数据传回幕后主使。幕后主使靠什么发号施令?答案就是 C2(Command and Control)基础设施——一个由域名、IP、证书、服务器构成的“指挥网”。
Keklick 就是专为发现和可视化这张网而设计的工具。它不会替你破案,但能帮你把线索摆到桌面上,让你一眼看出谁和谁在“通电话”。
1. 一张图看懂 Keklick 的能力
2. 安装:Docker 最快,手动最灵活
2.1 系统需求(两条就够)
-
2 GB 内存 -
4 GB 以上空闲磁盘
2.2 方法 A:Docker 一行搞定
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0x6rss/keklick.git
cd keklick
docker build -t keklick .
docker run -p 5000:5000 keklick
浏览器打开 http://localhost:5000
即可。
2.3 方法 B:手动安装(适合爱折腾的你)
同样访问 http://localhost:5000
。
3. 配置 API Key:让情报更丰满(可选)
打开 app.py
,找到这段代码:
API_KEYS = {
"abuseipdb": "your_abuseipdb_api_key",
"otx": "your_alienvault_otx_api_key"
}
把 your_...
换成真 key,保存,重启应用。
没有 key 也能用,只是少了外部情报的“旁证”。
4. 工作原理:两大开源引擎
Keklick 把两位“侦察兵”的结果汇总,再用图形库画成网络图。
5. 第一次狩猎:5 步走
-
在搜索框输入已知或怀疑的域名/IP,例如 badguy.example
。 -
选择“搜索类型”:Auto Detect(让工具自己判断是域名还是 IP)。 -
设置结果上限,例如 50 条,防止浏览器卡死。 -
点 Search,等待几秒到几分钟(取决于目标大小)。 -
看左侧出现的网络图:
节点是域名或 IP,连线表示共享证书、同 DNS 记录等关系。
6. 深入分析:右键菜单里的宝藏
7. 一键导出 PDF 报告
点击顶部 Report 按钮,30 秒后浏览器下载一份 PDF,内含:
-
网络图高清截图 -
节点列表与属性 -
威胁情报摘要 -
发现时间戳
方便你贴在工单里或直接发邮件。
8. 外部集成:七大数据源
Keklick 在后台悄悄帮你查这些“情报所”:
9. 常见问题 FAQ
Q1:Keklick 会不会误杀?
A:它只是把“线索”摆出来,最终判断仍需人工结合业务场景。
Q2:扫描别人网站合法吗?
A:务必先获得授权,或在自家测试环境使用。开发者不对滥用负责。
Q3:Docker 镜像多大?
A:首次构建约 1.2 GB,后续更新只拉差异层。
Q4:支持 Windows 吗?
A:Docker 方式跨平台可用;手动安装需自行解决 Go、Python 环境。
Q5:结果太多,浏览器卡?
A:把“结果上限”调低,或在高级筛选里加条件(如只看 404 的 IP)。
10. 场景示例:从一条告警到完整战报
-
告警:EDR 提示 malware.exe
连接abc.evil
。 -
打开 Keklick,输入 abc.evil
,搜索。 -
发现 15 个相关域名、6 个 IP,其中 3 个 IP 在 AbuseIPDB 上被 20+ 用户举报。 -
导出 PDF,附加工单,通知网络组封禁整段 IP。 -
一周后再跑同样查询,发现攻击者把域名迁移到新网段,及时更新防护策略。
11. 小词典:术语一次说清
12. 结语:让工具回归工具,让思考留给人类
Keklick 不会替你破案,也不会替你背锅。它像一把放大镜,把原本散落在日志、情报、证书里的微光汇聚成一束,照进 C2 网络的暗角。剩下的判断、决策、沟通,仍需要你——安全分析师——来完成。
祝你狩猎愉快,也别忘了合法授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