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ts.vlm1:新一代开源多模态视觉语言模型深度解析

引言
在人工智能领域,多模态模型正成为连接视觉与语言理解的关键桥梁。今天,我们荣幸地介绍dots.vlm1——dots模型家族的首个视觉语言模型。这个基于12亿参数视觉编码器和DeepSeek V3大语言模型构建的强大系统,展现了卓越的多模态理解与推理能力。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一创新模型的技术亮点、性能表现以及实际应用方法。
模型核心技术亮点
NaViT视觉编码器:从零开始的视觉革命
dots.vlm1采用了创新的NaViT视觉编码器架构,这一设计具有革命性特点:
-
原生动态分辨率支持:不同于传统视觉模型需要固定尺寸输入,NaViT编码器能够直接处理任意分辨率的图像,无需预处理或调整 -
纯视觉监督训练:除了传统的文本监督外,模型还引入了纯视觉监督机制,显著提升了感知能力的上限 -
结构化数据增强:预训练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结构化图像数据(如表格、图表、文档等),特别优化了OCR任务表现 -
端到端训练:整个视觉编码器从零开始训练,而非微调现有骨干网络,确保了模型架构的最优性
这种设计使dots.vlm1在处理复杂视觉场景时表现尤为出色,特别是在文档理解、图表分析和表格识别等任务中。
多模态训练数据策略
dots.vlm1的训练数据策略同样开创了新范式:
-
多样化图像类型覆盖: -
表格数据 -
图表可视化 -
文档扫描件 -
图形设计元素
-
-
丰富描述形式: -
替代文本(alt text) -
密集描述(dense captions) -
定位标注(grounding annotations)
-
-
网页数据增强: -
利用强大多模态模型重写网页数据 -
处理交错文本与图像内容 -
显著提升训练语料质量
这种数据策略使模型能够理解各种真实世界场景中的视觉-语言交互模式。
-
性能表现分析
dots.vlm1在多项基准测试中展现出接近最先进的性能,以下是其关键指标对比:
STEM/推理能力
测试集 | Qwen2.5VL-72B | Gemini2.5 Pro | Seed-VL1.5 thinking | dots.vlm1 |
---|---|---|---|---|
MMMU | 69.3 | 84.22 | 79.89 | 80.11 |
MMMU_pro | 51.91 | 76.5 | 68.9 | 70.11 |
MathVision | 39.4 | 72.34 | 68.77 | 69.64 |
MathVista | 74.6 | 83.5 | 86.1 | 85.0 |
ZeroBench | 2 | 5 | 2 | 4 |
ZeroBench-sub | 20 | 30.24 | 25.75 | 26.65 |
VisuLogic | 25.6 | 29.8 | 35.9 | 32.2 |
在STEM领域,dots.vlm1在多数测试中表现优异,特别是在数学视觉理解任务(MathVision)和复杂推理(VisuLogic)方面接近最佳模型。 |
通用视觉理解能力
测试集 | Qwen2.5VL-72B | Gemini2.5 Pro | Seed-VL1.5 thinking | dots.vlm1 |
---|---|---|---|---|
MMbench-CN | 88.2 | 89 | 89.78 | 88.24 |
MMbench-EN | 89.2 | 89.55 | 89.47 | 89.32 |
MMStar | 71.13 | 78.73 | 78.33 | 76.67 |
RealWorldQA | 75.9 | 78.43 | 78.69 | 79.08 |
Vibe(GPT4o) | 60.13 | 76.39 | 68.59 | 69.24 |
m3gia(cn) | 88.24 | 89.54 | 91.2 | 90.85 |
HallusionBench | 56.5 | 63.07 | 63.49 | 64.83 |
模型在真实世界场景理解(RealWorldQA)和视觉幻觉检测(HallusionBench)任务中表现突出,显示出强大的视觉常识和抗干扰能力。 |
文档与OCR专项能力
测试集 | Qwen2.5VL-72B | Gemini2.5 Pro | Seed-VL1.5 thinking | dots.vlm1 |
---|---|---|---|---|
charxiv(dq) | 88.2 | 90.3 | 89.6 | 92.1 |
charxiv(rq) | 48.5 | 68.3 | 63.4 | 64.4 |
OCRReasoning | 38.02 | 70.81 | 63.42 | 66.23 |
DOCVQA | 96.23 | 95.42 | 93.65 | 96.52 |
ChartQA | 86.1 | 86.16 | 86.88 | 87.68 |
在文档处理和OCR领域,dots.vlm1展现出明显优势,特别是在学术论文理解(charxiv)和文档问答(DOCVQA)任务中。 |
纯文本能力保留
尽管是多模态模型,dots.vlm1在纯文本任务中仍保持竞争力:
测试集 | Deepseek-R1-0528 | Qwen3-235B-A22B | Qwen3-235B-A22B-think-2507 | dots.vlm1 |
---|---|---|---|---|
LiveCodeBench | 73.3 | 70.7 | 78.4 | 72.94 |
AIME 2025 | 87.5 | 82.6 | 92.3 | 85.83 |
GPQA | 81 | 70.7 | 81.1 | 72.78 |
实用部署指南
环境配置方案
您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搭建运行环境:
方案一:基础镜像+手动安装(适合高级用户)
# 使用基础SGLang镜像
docker run -it --gpus all lmsysorg/sglang:v0.4.9.post1-cu126
# 克隆并安装定制SGLang分支
# 重要提示:仅我们的特定SGLang版本支持dots.vlm1模型
# 注意:此安装必须在集群中的每个节点上执行
# 我们已向主SGLang仓库提交PR(当前审核中):
# https://github.com/sgl-project/sglang/pull/8778
git clone --branch dots.vlm1.v1 https://github.com/rednote-hilab/sglang sglang
pip install -e sglang/python
方案二:预构建镜像(推荐方式)
# 使用支持dots.vlm1的预构建镜像
docker run -it --gpus all rednotehilab/dots.vlm1_sglang:v0.4.9.post1-cu126
多节点集群部署
对于大规模应用,dots.vlm1支持跨多台机器的分布式部署:
部署前准备:
-
模型版本: rednote-hilab/dots.vlm1.inst
-
节点1 IP: 10.0.0.1
(主节点) -
节点2 IP: 10.0.0.2
(工作节点)
主节点(rank 0)配置
# 建议先下载模型到本地以避免启动超时
# 使用命令:huggingface-cli download rednote-hilab/dots.vlm1.inst --local-dir ./dots.vlm1.inst
export HF_MODEL_PATH="rednote-hilab/dots.vlm1.inst" # 或本地路径如 ./dots.vlm1.inst
# 获取实际IP地址:hostname -I | awk '{print $1}' 或 ip route get 1 | awk '{print $7}'
export MASTER_IP="10.0.0.1" # 替换为实际主节点IP
export API_PORT=15553
python3 -m sglang.launch_server \
--model-path $HF_MODEL_PATH \
--tp 16 \
--dist-init-addr $MASTER_IP:23456 \
--nnodes 2 \
--node-rank 0 \
--trust-remote-code \
--host 0.0.0.0 \
--port $API_PORT \
--context-length 65536 \
--max-running-requests 64 \
--disable-radix-cache \
--mem-fraction-static 0.8 \
--chunked-prefill-size -1 \
--chat-template dots-vlm \
--cuda-graph-max-bs 64 \
--quantization fp8
工作节点(rank 1)配置
# 使用与节点1相同的变量定义
export HF_MODEL_PATH="rednote-hilab/dots.vlm1.inst"
export MASTER_IP="10.0.0.1" # 必须与节点1一致
export API_PORT=15553
python3 -m sglang.launch_server \
--model-path $HF_MODEL_PATH \
--tp 16 \
--dist-init-addr $MASTER_IP:23456 \
--nnodes 2 \
--node-rank 1 \
--trust-remote-code \
--host 0.0.0.0 \
--port $API_PORT \
--context-length 65536 \
--max-running-requests 64 \
--disable-radix-cache \
--mem-fraction-static 0.8 \
--chunked-prefill-size -1 \
--chat-template dots-vlm \
--cuda-graph-max-bs 64 \
--quantization fp8
关键配置参数解析
参数 | 说明 | 推荐值 |
---|---|---|
--tp 16 |
每节点张量并行度 | 16 |
--nnodes 2 |
集群总节点数 | 根据需求调整 |
--node-rank |
节点标识符(主节点0,工作节点1+) | 0,1,2… |
--context-length 65536 |
最大上下文长度 | 65536 |
--quantization fp8 |
量化方式 | fp8 |
--chat-template dots-vlm |
自定义聊天模板 | dots-vlm |
API调用示例
服务器启动后,可通过OpenAI兼容API访问模型:
# 使用与上面定义相同的MASTER_IP和API_PORT
curl -X POST http://$MASTER_IP:$API_PORT/v1/chat/completions \
-H "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" \
-d '{
"model": "model",
"messages": [
{
"role": "user",
"content": [
{
"type": "text",
"text": "请简要描述这张图片"
},
{
"type": "image_url",
"image_url": {
"url": "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thumb/d/dd/Gfp-wisconsin-madison-the-nature-boardwalk.jpg/2560px-Gfp-wisconsin-madison-the-nature-boardwalk.jpg"
}
}
]
}
],
"temperature": 0.1,
"top_p": 0.9,
"max_tokens": 55000
}'
常见问题解答
Q1: dots.vlm1相比其他多模态模型的核心优势是什么?
A1: dots.vlm1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创新的NaViT视觉编码器,它支持动态分辨率输入,结合纯视觉监督训练和结构化数据增强策略。这些特性使其在文档理解、图表分析和OCR任务中表现尤为突出,同时保持了强大的多模态推理能力。
Q2: 模型需要什么硬件配置?
A2: 根据部署方案,推荐使用支持CUDA 12.6的GPU环境。对于完整部署,建议每节点至少配备16张高性能GPU(如A100或H100),并至少32GB系统内存。分布式部署可扩展到多节点集群。
Q3: 如何处理超长上下文的需求?
A3: dots.vlm1支持高达65536的上下文长度,可通过--context-length 65536
参数配置。对于超长文档处理,建议启用--disable-radix-cache
和--chunked-prefill-size -1
参数优化性能。
Q4: 模型在哪些实际应用场景中表现最佳?
A4: 模型在以下场景中表现尤为出色:
-
学术论文理解与分析(charxiv测试集) -
复杂文档问答(DOCVQA) -
图表数据提取(ChartQA) -
数学视觉问题解答(MathVision) -
真实世界场景理解(RealWorldQA)
Q5: 如何优化推理速度?
A5: 推荐使用FP8量化(--quantization fp8
)并启用CUDA图优化(--cuda-graph-max-bs 64
)。对于批量请求,可调整--max-running-requests
参数平衡吞吐量和延迟。
Q6: 模型支持哪些图像格式和分辨率?
A6: NaViT视觉编码器原生支持任意分辨率的图像,无需预处理。模型可处理常见图像格式包括JPEG、PNG等,特别擅长处理表格、图表和文档类图像。
Q7: 如何评估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?
A7: 我们提供了多个基准测试集结果(如MMbench、RealWorldQA等)。您可参考对应测试集的评估协议,或使用我们的API进行实际测试。模型在OCR和文档理解任务中表现尤为突出。
Q8: 模型是否支持微调?
A8: 当前版本主要提供预训练模型。如需特定领域微调,建议使用模型权重(rednote-hilab/dots.vlm1.inst
)并遵循SGLang框架的微调指南。
Q9: 如何处理多图像输入场景?
A9: 模型在多图像理解任务(如mantis和muir测试集)中表现优异。API调用时可在messages中添加多个image_url对象,模型将自动处理多图像推理。
Q10: 模型更新计划是什么?
A10: dots.vlm1是模型家族的首个版本,后续计划包括:优化推理效率、扩展多语言支持、增强长文档处理能力,以及针对特定行业的垂直优化。
总结
dots.vlm1代表了开源多模态模型的新高度,其创新的NaViT视觉编码器和多模态训练策略使其在视觉理解、文档处理和推理任务中表现卓越。无论是学术研究、工业应用还是开发者社区,这个模型都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能力。
通过本文提供的详细部署指南和性能分析,您可以充分利用dots.vlm1的强大功能。模型在保持纯文本能力的同时,突破了多模态理解的边界,为构建下一代AI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随着多模态AI技术的不断发展,dots.vlm1的开源特性将推动整个领域的创新与进步。我们期待看到社区基于此模型开发出更多突破性的应用解决方案。
模型权重可通过HuggingFace平台获取:rednote-hilab/dots.vlm1.inst
在线演示体验:dots-vlm1-dem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