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视频转录器:多平台视频语音转文字与智能摘要工具全指南

本文欲回答的核心问题:什么是AI视频转录器?它能实现哪些功能?如何安装、配置并高效使用这款工具处理来自不同平台的视频内容?
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视频作为主流信息载体,其内容的高效提取与利用成为刚需。无论是科研人员需要快速获取学术讲座的核心观点,还是自媒体从业者希望将视频内容转化为文字稿进行二次创作,亦或是普通用户想留存网课的关键信息,都需要一款能将视频语音精准转化为文字,并进一步生成摘要的工具。AI视频转录器正是为解决这些需求而生的开源工具,支持30+视频平台,集转录、优化、翻译、摘要功能于一体。本文将全面解析这款工具的功能、安装方法、使用技巧与技术细节,帮助不同需求的用户快速上手。

AI视频转录器界面
图片说明:AI视频转录器的直观界面,展示了视频处理后的转录文本与摘要结果

核心功能:AI视频转录器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?

本段欲回答的核心问题:AI视频转录器的核心功能有哪些?这些功能分别适用于什么场景?能为用户带来哪些具体价值?

AI视频转录器的功能设计围绕“视频内容高效转化与利用”展开,每个功能都对应着实际使用中的痛点场景,让视频处理从繁琐变得简单。

多平台支持:打破视频来源限制

支持YouTube、Bilibili、抖音等30+平台的视频处理,覆盖了国内外主流视频内容平台。

应用场景:自媒体从业者经常需要参考不同平台的热门视频内容,以往要分别下载各平台视频再处理,过程繁琐。使用这款工具,只需粘贴不同平台的视频链接,即可统一处理,无需担心格式或来源限制。例如,同时分析YouTube上的海外教程和Bilibili的国内解读视频,快速整合信息。

智能转录:高精度语音转文字

基于Faster-Whisper模型实现语音转文字,相比传统工具,转录准确率更高,尤其在处理多口音、专业术语时表现更优。

应用场景:高校教师录制的线上课程往往包含大量专业词汇,传统转录工具容易出错。使用AI视频转录器,能准确识别“机器学习”“神经网络”等专业术语,生成可直接编辑的文字稿,大大减少后期校对时间。

AI文本优化:让转录内容更易读

自动完成错别字修正、句子完整化和智能分段,解决原始转录文本中常见的语句断裂、用词不当问题。

应用场景:会议录制的视频中,发言人常出现口误、停顿或半截话,原始转录文本会显得混乱。工具优化后,能将“这个…那个算法,嗯…效率很高”修正为“这个算法的效率很高”,并按逻辑分段,便于快速阅读。

多语言摘要:快速把握视频核心

支持多种语言的智能摘要生成,能提炼视频的关键信息,节省观看完整视频的时间。

应用场景:科研人员需要浏览大量外文学术演讲视频,逐一看完耗时费力。通过生成中文摘要,可快速判断视频是否与研究方向相关,再决定是否深入观看,大幅提升信息筛选效率。

条件式翻译:跨语言内容无缝处理

当所选总结语言与Whisper检测到的语言不一致时,自动调用GPT-4o生成翻译,实现跨语言内容的流畅转化。

应用场景:外贸从业者观看英文产品介绍视频时,选择生成中文摘要,工具会自动翻译并提炼核心卖点,无需额外使用翻译软件,简化信息获取流程。

移动适配:随时随地处理视频

完美支持移动设备,在手机、平板上也能顺畅操作,满足用户在非电脑场景下的处理需求。

应用场景:出差途中收到重要行业论坛的视频链接,可直接用手机打开工具,输入链接并生成摘要,在碎片化时间里快速掌握行业动态。

作者反思:在测试这款工具的多平台支持功能时,我发现它对一些小众平台的兼容性也超出预期。这得益于底层依赖的yt-dlp工具的强大,这提示我们,优秀的开源工具往往是站在“巨人的肩膀”上——通过整合成熟的开源组件,能快速实现复杂功能,这也是开源生态的魅力所在。

快速开始:如何搭建AI视频转录器的运行环境?

本段欲回答的核心问题:使用AI视频转录器需要满足哪些环境要求?有哪些安装方式可供选择?不同安装方式分别适合什么用户?

无论你是技术小白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,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安装方式。前提是确保满足基础环境要求,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动安装、Docker部署或手动安装。

环境要求:运行工具的基础条件

使用AI视频转录器前,需确保系统满足以下条件:

  • Python 3.8+:工具的后端基于Python开发,需确保Python版本符合要求。可通过python --versionpython3 --version命令检查当前版本。
  • FFmpeg:用于视频解析和音频提取,是处理视频文件的核心依赖。
  • 可选:OpenAI API密钥:若需要使用智能摘要、条件式翻译功能,需准备OpenAI API密钥;仅使用基础转录功能则无需配置。

应用场景:对于刚接触Python的用户,建议先通过官方网站安装最新版Python(3.8及以上),并勾选“Add Python to PATH”选项,避免后续出现路径问题。

安装方法一:自动安装(适合有基础命令行经验的用户)

自动安装通过脚本完成环境配置,步骤简单,适合对命令行操作有一定了解的用户。

操作步骤

  1. 克隆项目代码
    打开终端(macOS/Linux)或命令提示符(Windows),执行以下命令:

    # 克隆项目到本地
   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wendy7756/AI-Video-Transcriber.git
    # 进入项目目录
    cd AI-Video-Transcriber
    
  2. 运行安装脚本
    脚本会自动处理依赖安装、环境配置等步骤:

    # 赋予脚本执行权限(macOS/Linux)
    chmod +x install.sh
    # 运行安装脚本
    ./install.sh
    

注意事项:Windows系统可能需要使用WSL(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)执行上述命令,或直接选择其他安装方式。

安装方法二:Docker部署(推荐给追求简单快捷的用户)

Docker部署将工具及依赖打包在容器中,无需担心环境冲突,是最省心的安装方式,尤其适合非技术背景用户。

前置条件
需安装Docker Desktop(下载地址:https://www.docker.com/products/docker-desktop),并确保Docker服务处于运行状态。

操作步骤

  1. 克隆项目并进入目录
    同自动安装的第一步:

   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wendy7756/AI-Video-Transcriber.git
    cd AI-Video-Transcriber
    
  2. 配置环境变量
    复制环境变量模板并修改:

    # 复制模板文件
    cp .env.example .env
    # 编辑.env文件(需设置OPENAI_API_KEY,若仅用基础功能可留空)
    # 可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,如nano .env 或直接在图形界面编辑
    
  3. 启动服务
    推荐使用Docker Compose,一键启动:

    # 后台运行服务
    docker-compose up -d
    

    也可手动构建镜像并运行:

    # 构建Docker镜像
    docker build -t ai-video-transcriber .
    # 运行容器,映射8000端口
    docker run -p 8000:8000 -e OPENAI_API_KEY="你的API密钥" ai-video-transcriber
    

应用场景:团队协作时,Docker部署能确保所有人使用相同的环境,避免“在我电脑上能运行”的问题。只需共享项目代码和.env配置,团队成员即可快速启动工具。

安装方法三:手动安装(适合需要自定义配置的开发者)

手动安装步骤稍多,但能让用户更灵活地控制环境,适合需要调整依赖版本或进行二次开发的场景。

操作步骤

  1. 安装Python依赖(推荐使用虚拟环境)
    虚拟环境能隔离项目依赖,避免与系统其他Python项目冲突:

    # 创建虚拟环境(macOS/Linux)
    python3 -m venv .venv
    # 激活虚拟环境
    source .venv/bin/activate
    # 升级pip
    python -m pip install --upgrade pip
    # 安装依赖
    pip install -r requirements.txt
    

    Windows系统激活虚拟环境的命令为:

    .venv\Scripts\activate
    
  2. 安装FFmpeg
    根据操作系统选择对应命令:

    • macOSbrew install ffmpeg(需先安装Homebrew)
    • Ubuntu/Debiansudo apt update && sudo apt install ffmpeg
    • CentOS/RHELsudo yum install ffmpeg
  3. 配置环境变量
    若需使用摘要/翻译功能,需设置OpenAI API密钥:

    # 在终端中临时设置(关闭终端后失效)
    export OPENAI_API_KEY="你的_API_Key"
    
    # 若使用自建/代理的OpenAI兼容网关,可设置端点
    # export OPENAI_BASE_URL="https://你的网关地址/v1"
    

    如需永久生效,可将上述命令添加到.bashrc(macOS/Linux)或系统环境变量配置中。

作者反思:手动安装过程中,虚拟环境的使用是关键。曾有用户因未激活虚拟环境,导致依赖安装到系统全局Python中,出现版本冲突。建议每次使用工具前,先通过source .venv/bin/activate(macOS/Linux)确认虚拟环境已激活,终端提示符前出现(.venv)即表示成功。

启动与使用:如何用AI视频转录器处理视频?

本段欲回答的核心问题:如何启动AI视频转录器服务?处理一个视频的完整流程是怎样的?有哪些实用技巧能提升使用效率?

完成安装后,启动服务并处理视频的过程非常直观,只需几个步骤即可从视频链接得到转录文本和摘要。

启动服务:让工具运行起来

启动服务的命令因安装方式略有不同,但最终都会在本地8000端口运行服务。

基础启动命令

# 确保已进入项目目录,虚拟环境已激活(手动安装方式)
python3 start.py

服务启动后,打开浏览器访问 http://localhost:8000 即可看到工具界面。

使用显式环境变量启动(适合临时调整配置)

# 激活虚拟环境
source .venv/bin/activate
# 设置API密钥
export OPENAI_API_KEY=你的_API_Key
# 可选:设置自定义OpenAI端点
# export OPENAI_BASE_URL=https://oneapi.basevec.com/v1
# 以生产模式启动(禁用调试模式)
python3 start.py --prod

Docker部署启动验证
使用Docker Compose启动后,可通过docker ps命令查看容器是否正常运行,若状态为“Up”则表示服务已启动。

使用指南:从视频链接到结果输出的完整流程

以处理一个YouTube视频为例,详细说明使用步骤:

  1. 输入视频链接
    在工具界面的输入框中,粘贴目标视频的链接(如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示例视频ID)。支持同时输入多个链接,工具会按顺序处理。

  2. 选择摘要语言
    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希望生成摘要的语言(如中文、英文、日语等)。若视频语言与摘要语言不同,工具会自动触发翻译功能(需配置OpenAI API)。

  3. 开始处理
    点击“开始”按钮,工具会进入处理流程,界面会实时显示进度,包括:

    • 视频下载和解析:获取视频文件并提取音频轨道
    • 音频转录:使用Faster-Whisper将语音转为文字
    • 文本优化:修正错误、补全句子、合理分段
    • 摘要生成:基于优化后的文本生成选定语言的摘要
  4. 查看结果
    处理完成后,界面会分为两个区域:上方是优化后的完整转录文本,下方是智能摘要。可直接在线浏览,也可复制内容到本地文档。

  5. 下载文件
    点击“下载”按钮,可将转录文本和摘要以Markdown格式保存到本地,方便后续编辑或归档。

应用场景:学生处理网课视频时,可选择“中文”作为摘要语言,即使视频是英文授课,也能得到中文摘要,快速梳理知识点;同时下载Markdown文件,用于整理笔记或制作思维导图。

效率技巧:对于时长超过1小时的视频,建议选择较小的Whisper模型(如tiny或base),并在非高峰时段处理,减少等待时间。

技术架构:AI视频转录器是如何工作的?

本段欲回答的核心问题:AI视频转录器的技术栈由哪些部分组成?各组件的作用是什么?项目结构如何设计以保证扩展性?

了解工具的技术架构,不仅能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工具,也能为二次开发提供清晰的方向。这款工具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,各模块职责明确,便于维护和扩展。

后端技术栈:处理核心业务逻辑

后端负责视频下载、音频转录、文本处理等核心功能,采用以下技术:

  • FastAPI:现代化的Python Web框架,以高性能和自动生成API文档著称。它负责接收前端请求、调度各处理模块,并将结果返回给前端。相比传统框架,FastAPI的异步处理能力能更好地应对视频处理这类IO密集型任务。

  • yt-dlp:视频下载和处理工具,支持30+平台的视频解析。它是实现“多平台支持”的核心,能从不同平台的链接中提取视频资源,并分离出音频轨道供后续转录使用。

  • Faster-Whisper:Whisper模型的高效实现,相比官方版本速度更快,资源占用更低。它负责将音频文件转为文字,支持多种模型大小,可在速度和精度之间灵活权衡。

  • OpenAI API:提供智能文本优化、摘要生成和翻译功能。当用户启用这些高级功能时,后端会将处理后的文本发送到OpenAI API,获取优化结果后返回给用户。

应用场景解析:当用户输入一个Bilibili视频链接后,FastAPI接收请求并调用yt-dlp模块,yt-dlp解析链接并下载视频的音频部分;接着Faster-Whisper将音频转为原始文字;若用户开启了优化功能,后端会调用OpenAI API对文字进行修正和分段;最后FastAPI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前端展示。

前端技术栈:打造用户友好的交互界面

前端负责与用户交互,展示处理进度和结果,采用的技术包括:

  • HTML5 + CSS3:构建响应式界面,确保在电脑、手机等不同设备上都有良好的显示效果。通过CSS3的媒体查询功能,界面元素会根据屏幕尺寸自动调整布局。

  • JavaScript (ES6+):实现前端交互逻辑,如点击按钮触发请求、实时显示处理进度、动态更新结果等。ES6的异步语法能更好地处理与后端的通信,避免界面卡顿。

  • Marked.js:将后端返回的Markdown格式文本渲染为HTML,方便用户阅读。支持代码高亮、列表、标题等Markdown元素,提升内容可读性。

  • Font Awesome:提供丰富的图标资源,用于按钮、状态指示等,让界面更直观。例如,用“下载”图标表示文件保存功能,用“刷新”图标表示重新处理。

项目结构:模块化设计的优势

项目采用清晰的模块化结构,各目录和文件职责明确,便于理解和扩展:

AI-Video-Transcriber/
├── backend/                 # 后端代码目录
│   ├── main.py             # FastAPI主应用,处理路由和请求
│   ├── video_processor.py  # 视频处理模块,调用yt-dlp下载和解析视频
│   ├── transcriber.py      # 转录模块,封装Faster-Whisper功能
│   ├── summarizer.py       # 摘要模块,调用OpenAI API生成摘要
│   └── translator.py       # 翻译模块,处理跨语言翻译逻辑
├── static/                 # 前端文件目录
│   ├── index.html          # 主页面,包含界面布局
│   └── app.js              # 前端逻辑,处理交互和请求
├── temp/                   # 临时文件目录,存储下载的音频和中间结果
├── Docker相关文件           # 用于Docker部署的配置
│   ├── Dockerfile          # 定义Docker镜像构建步骤
│   ├── docker-compose.yml  # 简化多容器部署的配置
│   └── .dockerignore       # 指定Docker构建时忽略的文件
├── .env.example        # 环境变量模板,包含必要的配置项
├── requirements.txt    # Python依赖列表,明确各库的版本
└── start.py           # 启动脚本,简化服务启动流程

作者反思:这种模块化的项目结构让功能扩展变得简单。例如,若要支持新的视频平台,只需扩展video_processor.py中的解析逻辑;若要替换摘要生成模型,只需修改summarizer.py中调用的API接口。这种“高内聚、低耦合”的设计,是开源项目保持生命力的关键。

配置选项:如何根据需求调整工具性能?

本段欲回答的核心问题:AI视频转录器有哪些可配置的选项?如何通过环境变量和模型选择来平衡工具的速度、精度和资源占用?

通过合理配置,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硬件条件和需求,在速度、精度和资源占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。工具提供了环境变量和模型选择两类配置项。

环境变量:控制服务运行的关键参数

环境变量用于配置服务的基础运行参数,无需修改代码即可调整工具行为。主要变量如下:

变量名 描述 默认值 是否必需
OPENAI_API_KEY OpenAI API密钥,用于智能摘要和翻译功能 否(仅基础转录无需)
HOST 服务器绑定的IP地址 0.0.0.0
PORT 服务运行的端口号 8000
WHISPER_MODEL_SIZE 指定使用的Whisper模型大小 base

配置示例
若8000端口被占用,可通过环境变量修改端口:

# 临时设置端口为8080
export PORT=8080
# 启动服务
python3 start.py

此时访问 http://localhost:8080 即可使用工具。

Whisper模型大小选择:平衡速度与精度

Faster-Whisper提供多种模型大小,不同模型在参数量、速度、精度和资源占用上有显著差异,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:

模型 参数量 支持语言 速度 内存占用 适用场景
tiny 39 M 英语、多语言 低(约150MB) 对速度要求高,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,如短视频快速转录
base 74 M 英语、多语言 低(约250MB) 日常使用的平衡选择,兼顾速度和精度
small 244 M 英语、多语言 中(约750MB) 对精度有一定要求,且设备内存充足的场景
medium 769 M 英语、多语言 中(约1.5GB) 专业场景,如学术讲座转录,需要较高精度
large 1550 M 多语言(无英语专用版) 很慢 高(约3GB) 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,如法律、医疗视频转录

配置方法
通过环境变量指定模型:

# 使用small模型
export WHISPER_MODEL_SIZE=small
# 启动服务
python3 start.py

应用场景解析

  • 手机端部署(通过Docker或轻量化服务器):建议选择tiny模型,减少内存占用,避免卡顿。
  • 桌面端处理重要视频:base或small模型能在可接受的时间内提供较好的精度。
  • 服务器端批量处理:若硬件资源充足,可选用medium或large模型,确保转录质量。

作者反思:在测试不同模型时发现,base模型在多数日常场景下表现最佳。对于10分钟左右的视频,在普通笔记本上处理时间约3-5分钟,精度能满足大部分需求。而tiny模型虽然速度快(1-2分钟),但在处理专业术语时容易出错,需要根据实际内容类型选择。

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: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

本段欲回答的核心问题:使用AI视频转录器时,用户可能会遇到哪些常见问题?如何排查和解决这些问题?

即使是设计完善的工具,在不同环境和使用场景下也可能出现问题。以下是用户反馈较多的问题及解决方案,帮助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。

转录速度慢:如何提升处理效率?

问题表现:处理视频耗时过长,进度条长时间停滞。

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案

  1. 模型选择过大:当前使用的Whisper模型(如large)资源占用高,处理速度慢。
    解决:改用更小的模型,如export WHISPER_MODEL_SIZE=base后重启服务。
  2. 硬件性能不足:电脑CPU或内存配置较低,难以快速处理视频。
    解决:关闭其他占用资源的程序,或在性能更好的设备上运行工具。
  3. 视频时长过长:1小时以上的视频本身需要较长处理时间。
    解决:分时段处理,或选择非高峰时段运行,避免资源竞争。

平台支持问题:某些视频链接无法处理怎么办?

问题表现:输入视频链接后,提示“无法提取视频”或“不支持的平台”。

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案

  1. 平台未被yt-dlp支持:虽然工具支持30+平台,但仍有少数小众平台可能不兼容。
    解决:查看yt-dlp官方文档(https://github.com/yt-dlp/yt-dlp)确认平台支持情况,或手动下载视频后通过本地文件处理(若工具支持)。
  2. 视频链接错误或失效:链接拼写错误或视频已被删除。
    解决:检查链接是否正确,在浏览器中验证视频可正常播放。
  3. 网络限制:所在网络无法访问目标平台(如海外平台)。
    解决:尝试使用VPN或代理,确保网络能访问目标视频平台。

AI优化功能不可用:摘要或翻译功能无法使用

问题表现:处理完成后只有原始转录文本,无优化内容或摘要。

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案

  1. 未配置OpenAI API密钥:AI优化功能依赖OpenAI API,未设置密钥时会自动禁用。
    解决:配置OPENAI_API_KEY环境变量,重启服务后重试。
  2. API密钥无效或过期:密钥错误或已超过使用限额。
    解决:登录OpenAI官网检查密钥状态,更换有效密钥。
  3. 网络无法访问OpenAI服务器:所在网络限制了对api.openai.com的访问。
    解决:使用代理或配置OPENAI_BASE_URL指向兼容的网关,如export OPENAI_BASE_URL="https://你的网关地址/v1"

500报错或白屏:服务运行异常的排查

问题表现:访问http://localhost:8000时出现500错误,或页面空白无内容。

排查清单

  1. 虚拟环境是否激活:手动安装方式需确保.venv环境已激活(终端显示(.venv))。
    解决:运行source .venv/bin/activate(macOS/Linux)或.venv\Scripts\activate(Windows)。
  2. 依赖是否正确安装:可能存在依赖缺失或版本冲突。
    解决:重新安装依赖pip install -r requirements.txt,注意终端输出的错误信息。
  3. 端口是否被占用:8000端口被其他程序占用会导致服务启动失败。
    解决:更换端口(如export PORT=8080),或关闭占用端口的程序(macOS/Linux可通过lsof -i:8000查找进程并杀死)。
  4. FFmpeg是否安装成功:FFmpeg缺失会导致视频处理失败。
    解决:重新安装FFmpeg,通过ffmpeg -version验证安装成功。

Docker部署问题:容器启动失败或无法访问

问题表现:Docker容器启动后立即退出,或访问localhost:8000无响应。

解决方案

  1. 查看容器日志:通过日志定位错误原因

    # 查看容器名称(假设容器名为ai-video-transcriber-ai-video-transcriber-1)
    docker ps -a
    # 查看日志
    docker logs ai-video-transcriber-ai-video-transcriber-1
    
  2. 端口冲突:8000端口被占用,可修改映射端口

    # 重新运行容器,映射8001端口到容器的8000端口
    docker run -p 8001:8000 --env-file .env ai-video-transcriber
    
  3. .env文件问题:文件缺失或格式错误
    解决:确保已执行cp .env.example .env,且文件中无语法错误(如多余空格)。
  4. Docker资源不足:容器内存分配不足导致启动失败
    解决:在Docker Desktop中增加内存分配(建议至少4GB),或启动时限制内存使用

    docker run -m 2g -p 8000:8000 --env-file .env ai-video-transcriber
    

实用摘要与操作清单

本段欲回答的核心问题:使用AI视频转录器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哪些?如何快速回顾工具的核心功能和配置要点?

核心功能速览

  • 支持30+视频平台的语音转文字
  • 提供AI文本优化(修正、分段)
  • 多语言摘要与条件式翻译
  • 全平台适配,包括移动设备

安装与启动清单

  1. 环境准备

    • 安装Python 3.8+、FFmpeg
    • (可选)准备OpenAI API密钥
  2. 安装方式选择

    • 小白用户:优先Docker部署(docker-compose up -d
    • 命令行用户:自动安装(运行install.sh
    • 开发者:手动安装(虚拟环境+依赖安装)
  3. 启动服务

    • 基础启动:python3 start.py
    • 自定义配置:设置环境变量(如端口、模型)后启动

使用流程清单

  1. 访问http://localhost:8000
  2. 输入视频链接
  3. 选择摘要语言
  4. 点击“开始”并等待处理完成
  5. 查看转录文本和摘要,按需下载

配置优化建议

  • 速度优先:WHISPER_MODEL_SIZE=tiny
  • 平衡选择:WHISPER_MODEL_SIZE=base(默认)
  • 高精度需求:WHISPER_MODEL_SIZE=mediumlarge
  • 端口冲突:export PORT=8080

一页速览(One-page Summary)

项目 关键信息
工具名称 AI视频转录器
核心功能 多平台视频转录、AI文本优化、多语言摘要、条件式翻译
支持平台 YouTube、Bilibili、抖音等30+(基于yt-dlp)
技术依赖 Python 3.8+、FFmpeg、Faster-Whisper、OpenAI API(可选)
安装方式 自动安装、Docker部署、手动安装
启动命令 python3 start.py
访问地址 http://localhost:8000
模型选择 tiny(快/低精度)、base(平衡)、small/medium/large(高精度/慢)
常见问题 转录慢(换小模型)、功能不可用(检查API密钥)、报错(查日志/环境)

常见问题(FAQ)

  1. AI视频转录器支持哪些视频格式?
    工具通过yt-dlp处理视频,支持各平台的原生格式,无需用户手动转换格式,只需提供视频链接即可。

  2. 处理一个1小时的视频需要多长时间?
    取决于模型大小和硬件性能:tiny模型约10-15分钟,base模型约20-30分钟,large模型可能超过1小时。

  3. 不配置OpenAI API密钥能使用哪些功能?
    可使用基础转录(Faster-Whisper)和简化版摘要功能,但无法使用AI文本优化和条件式翻译。

  4. 如何更新工具到最新版本?
    进入项目目录,执行git pull拉取最新代码,然后重新安装依赖或重建Docker镜像。

  5. 能否处理本地视频文件?
    当前版本主要支持通过链接处理网络视频,本地文件处理功能暂未实现,可关注项目更新。

  6. 移动设备上使用时,处理速度会变慢吗?
    是的,移动设备硬件性能通常低于电脑,建议在移动设备上仅处理短视频,或选择tiny模型。

  7. Docker部署后,如何查看处理的临时文件?
    临时文件存储在容器内的/app/temp目录,可通过docker exec -it 容器名 /bin/bash进入容器查看。

  8. 工具会保存我的视频或转录内容吗?
    所有处理均在本地完成,临时文件存储在temp目录,用户可手动删除,工具不会上传或云端存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