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解析三大AI代理配置文件:AGENTS.md、CLAUDE.md与GEMINI.md的异同与最佳实践
随着OpenAI正式推出AGENTS.md标准,AI编程助手之间的协作规范首次迎来了统一的可能性。本文将带你彻底看懂这三种配置文件的本质区别与应用场景。
前言: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AI代理配置文件?
如果你最近在使用AI编程助手(如Codex、Claude或Gemini),可能会在项目根目录看到一些特殊的.md
文件。这些文件既不是传统的说明文档,也不是技术规范,而是专门给AI助手看的“操作指南”。
随着AI辅助编程的普及,一个问题逐渐浮现:不同的AI工具各有各的配置方式,导致项目维护成本增加。这就是为什么统一标准如此重要——它能让你的项目在不同AI工具间无缝切换,同时保持行为一致性。
今天,我们将深入解析目前主流的三种AI代理配置文件:AGENTS.md、CLAUDE.md和GEMINI.md,帮助你理解它们的异同点,并为你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建议。
历史背景:从各自为政到逐步统一
早期的混乱局面
在2025年5月之前,AI编程工具领域可谓“百花齐放,各自为政”:
-
每个AI工具都有自己独特的配置文件格式 -
Codex使用 .cursorrules
-
其他工具使用 .agentrc
-
Claude使用 CLAUDE.md
-
这种碎片化情况增加了开发者的学习成本和项目维护难度
AMP团队的初步尝试
2025年5月,AMP团队率先提出了agents.md
概念,旨在统一各家的AI代理工具。这是行业内首次尝试建立统一标准的努力。
OpenAI的整合与推进
OpenAI很快收购了agents.md
域名,并将其正式命名为AGENTS.md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推动了一系列工具链的集体接入,包括:
-
Codex -
Amp -
Gemini CLI -
Factory等
在2025年7月16日,OpenAI明确表示要将AGENTS.md作为跨厂商的中立标准来推进。这标志着AI辅助编程工具开始走向标准化。
厂商各自的早期实践
-
CLAUDE.md:Claude Code从一开始就鼓励用户在仓库中放置此文件 -
GEMINI.md:Gemini CLI在发布时就支持此文件,并内置了分层加载和合并机制
这种发展路径在技术行业很常见:先有各家厂商的私有实践,然后从中抽取共性形成标准。标准的制定和工具的落地执行往往不是同步发生的。
三大配置文件的核心角色与定位
1. AGENTS.md:执行指令手册
AGENTS.md更像是给“会自己读代码、做测试,还能提交PR”的AI代理编写的操作指令书。它的特点包括:
-
Codex是第一个将“必须运行里面定义的test、lint、type-check等校验流程”写入系统级规范的工具 -
强调可验证性和执行闭环 -
定位是团队级别的可执行约束
2. CLAUDE.md:上下文提示文档
CLAUDE.md是Claude Code启动时自动优先加载的上下文提示文档:
-
官方建议将风格约定、测试流程、命令行使用方式写入其中 -
更强调自定义行为提示而非强制约束 -
作用是为AI助手提供项目特定的工作上下文
3. GEMINI.md:指令记忆与行为偏好组合
GEMINI.md更偏向是指令记忆和行为偏好的组合体:
-
Gemini CLI支持内存发现(memory discovery),会自动从多个路径加载并合并此文件 -
形成最终的运行配置 -
注重行为偏好和个性化设置
简单概括三者的区别
-
AGENTS.md:告诉我该怎么做(偏指导性原则) -
CLAUDE.md/GEMINI.md:告诉agent在这里应该怎么表现(偏记忆与个性化)
可以将这种关系类比为:AGENTS.md是公司的规章制度,而CLAUDE.md/GEMINI.md是个人工作习惯和偏好。
优先级与加载机制:谁覆盖谁?
AGENTS.md的加载机制
Codex支持在任意目录放置AGENTS.md文件,其特点包括:
-
文件可出现在仓库/家目录等地方 -
作用域=所在目录为根的子树 -
优先级按就近原则确定 -
目录越深、越靠近改动文件的AGENTS.md越优先生效 -
天然适配monorepo软件开发策略
CLAUDE.md的加载机制
Claude支持多层级加载:
-
支持repo根、父级、子目录 -
甚至支持 ~/.claude
这样的全局fallback -
可以使用 /init
命令一键生成配置文件
GEMINI.md的加载机制
Gemini的层级加载机制最为极致:
-
支持从当前目录→项目根目录→Home逐层向上加载 -
同时还能扫描子目录合并配置 -
使用 /memory show
能一键查看当前上下文组合结果
机制差异反映的设计哲学
这三种加载机制反映了不同的设计理念:
-
Codex/AGENTS.md:推统一行为约定,强调一致性 -
Claude/CLAUDE.md:提供最大记忆灵活性 -
Gemini/GEMINI.md:平衡统一性与个性化
这是标准vs体验的典型体现,没有绝对的好坏,只有适合不同场景的选择。
执行语义与安全模型:如何保障安全?
Codex的执行模型
Codex的执行在云端容器中进行:
-
默认禁网,限制外部访问 -
系统强制运行AGENTS.md里的检查指令(test、lint、type-check) -
强调可验证性和执行安全 -
本质上是在构建可验证性的基础设施
Claude的执行模型
Claude的执行是基于本地CLI的:
-
权限默认是逐条确认的,不会自动执行敏感操作 -
支持allowlist和自定义工具 -
可以开启 dangerously-skip-permissions
的YOLO模式(但官方明确建议只在沙箱中使用)
Gemini的执行模型
Gemini采用IDE+CLI双模态:
-
所有变更型操作都遵循:计划预览→用户确认→权限校验 -
支持MCP扩展模块 -
整个执行链非常强调人在环中(human-in-the-loop)
安全模型的比较
这三种模型的区别很明显:
-
谁给它的执行权:是系统强制、用户逐条确认,还是计划预览? -
执行边界是谁画的:是配置文件定义、用户实时决定,还是混合模式? -
你给AI代理的自由度和防御面,其实就在这些配置里写死了
文件内容边界:什么该写,什么不该写?
AGENTS.md的内容边界
AGENTS.md定位是团队级别的可执行约束,应包括:
-
构建命令 -
测试流程 -
代码风格规范 -
PR校验规范 -
必须通过的检查点 -
鼓励把可回归的checks前置给机器
CLAUDE.md/GEMINI.md的内容边界
这两家厂商的定制版说明书可包括:
-
行为提示 -
允许的外部工具 -
如何处理计划执行 -
调试偏好 -
工具特定的协作方式
常见的误解与纠正
很多人误以为可以在这些文件中写:
-
项目设计 -
架构理念 -
缘由解释
但实际上:AI助手根本不关心这些内容,它更关心的是“我该跑什么、能不能跑、出了错怎么办”这些操作性问题。
内容边界的基本原则
简单来说:
-
README.md是讲给人听的故事 -
AGENTS.md/CLAUDE.md/GEMINI.md是给AI助手听的命令
边界感不能模糊,尽量不要越界。将内容保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才能发挥最大效用。
标准推进与生态整合:从碎片化到统一
Codex的标准化努力
Codex把AGENTS.md定义为供应商无关入口(这一点非常重要!):
-
不仅指定了加载优先级 -
还规定了必须执行哪些校验命令 -
层级、优先级、必须跑检查这些都写成了类似规范的系统条款 -
社区也在推进更通用的Agent Rules讨论以减少碎片化
这是第一次把agent工作规范写成了类标准(终于这三家都有了自己的规范:其他两个是mcp和A2A)。
Claude和Gemini的差异化发展
-
Claude:在开发体验上持续打磨,有精细的工具授权、commands注册、权限跳过开关 -
Gemini:搭配CLI和 /memory
指令调试,支持可视化plan、记忆合并与调试
生态整合的大趋势
整个生态看下来,就会更清楚看到:
-
Codex想做标准统一Coding秩序 -
Claude/Gemini在做交互体验 -
AGENTS.md则是中间规范一切的接口格式
这种分工协作的态势正在形成,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的开发者群体。
工程落地的关键分水岭
执行模式的根本差异
-
Codex把AGENTS.md作为前置校验,强调的是执行闭环,强制在流程中按AGENTS.md跑完验证再交付,天然适合TDD/CI闭环;你不跑完test、lint、type-check,你就别想交付。
-
Claude和Gemini更强调人机共创,agent给你一个plan或diff,你确认了才执行,权限是逐步放开的。
透明度和控制力
-
Gemini的
/memory show
提供了极高的透明度,一个命令就能看到到底加载了哪些规则 -
Claude的
/permissions
、allowedTools
调优细到工具级,提供了精细的控制能力 -
Codex通过在云端封箱操作以及禁网来控制风险,提供了系统级的安全保障
实践建议
根据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:
-
如果要让AI代理真正变成流水线的一部分,就用AGENTS.md去定义代理的合格行为 -
如果更注重交互体验,那就补上CLAUDE.md/GEMINI.md去调优记忆和个性化行为
安全视角的升级:从提示注入到流程注入
新的安全挑战
当AI代理能读文件、能跑命令,风险就不再只是prompt注入,而是升级成流程被置换的风险。AI代理会按文件指令自动跑流程,这意味着配置文件本身可能成为攻击载体。
安全护栏建议
-
白名单只允许跑幂等校验:如lint/test/type-check/build这类不会改变系统状态的检查
-
禁止执行危险命令:包括部署、数据库迁移、curl外部服务等可能造成破坏的操作
-
所有配置文件走Code Review:把AGENTS.md等所有.md文件也当做代码审查,不准默默合并
-
PR模板/CI必须要强制执行:要把AGENTS.md的checks拉齐,保证checks全绿才能合并
-
生产环境一律跑在sandbox+最小权限token下:限制潜在破坏范围
安全实践的重要性
这些做法与官方文档的权限设计思路一致,但需要你在团队流程里真正设置权限。AI代理既然能做决策,就必须设边界,你不给它围栏,它替你决策的时候可能就直接出圈了。
曾经有开发者分享过惨痛经历:AI直接把数据库都删了,还伪造了一批数据。这就是没有设置适当安全边界的后果。
推荐做法与最佳实践
核心原则
要把标准落到底,避免厂商锁定,同时把个性化控在工具层,拉满生产力。
具体实施方案
1. 统一标准配置
在仓库根目录和各子包放置AGENTS.md,写清楚:
-
执行闭环流程 -
代码风格规范 -
PR规则 -
禁行清单(哪些命令绝对不允许运行)
这样Codex能照单执行,其他工具也能读懂并尽量遵循。
2. 厂商特定的微调
CLAUDE.md/GEMINI.md只做agent特殊的的微调:
-
CLAUDE.md只写Claude特性相关的增量,比如允许列表、常用命令、MCP用法,并引用或遵守AGENTS.md的校验项 -
GEMINI.md按层级合并思路组织全局、项目和组件这三档内容;把如何查看和刷新记忆、计划审批偏好这类都写清楚
3. 强制措施保障
-
CI里把lint、type-check、test、build都作为必须要走的流程 -
对任何AI代理产出的PR要求都先在本地/容器跑过AGENTS.md的checks再合并代码 -
CI和人协作一起把守住底线,确保代码质量
不同团队成熟度的适配方案
快速起步方案
-
根目录一份精简AGENTS.md -
允许列表最小化 -
先打通流程,能跑起来和验证再说 -
适合刚开始尝试AI辅助编程的团队
进阶方案
-
各package就近放置AGENTS.md -
CLAUDE.md/GEMINI.md只做工具差异的薄封装 -
在沙箱里给Claude开YOLO流程跑批量格式化和修改风格 -
适合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团队
成熟团队方案
-
全面采用AGENTS.md作为跨工具执行合约 -
充分利用各工具的特有能力进行优化 -
建立完善的安全审查和监控机制 -
适合高度依赖AI辅助编程的团队
总结与展望
御三家各自的方案中,AGENTS.md明显是来统一江湖的。在前期能力不足的情况下,可以把AGENTS.md当成跨工具的执行合约来用,CLAUDE.md/GEMINI.md做自己各自的agent的记忆与操作偏好设置。
要让AI代理真正融入团队工作流,就必须让它先看得懂规则,按规矩做得出结果才行。从管理的角度来讲,这样整个AI团队协作才能比较稳定的产出。
未来,随着标准的进一步统一和工具的持续完善,AI辅助编程将会变得更加高效、安全、可靠。而作为开发者的我们,需要做的就是理解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,找到最适合自己团队的实践方式。
常见问题解答(FAQ)
1. 我应该选择哪种配置文件?
这取决于你的主要工作流:
-
如果使用多种AI编程工具,优先采用AGENTS.md确保一致性 -
如果主要使用Claude,可以侧重CLAUDE.md -
如果主要使用Gemini,可以侧重GEMINI.md
建议以AGENTS.md为基础,再加上工具特定的配置作为补充。
2. 这些配置文件需要版本控制吗?
绝对需要!这些配置文件本质上也是代码的一部分,应该与其他代码一样接受版本控制和代码审查。忽视这一点会引入安全风险。
3. 如何调试配置文件的加载问题?
-
对于Gemini:使用 /memory show
命令查看当前加载的配置 -
对于Claude:检查加载优先级和fallback机制 -
对于Codex:查看就近原则下的文件加载顺序
4. 团队中如何统一配置标准?
建议:
-
在团队内部分享最佳实践 -
建立配置模板和示例库 -
将配置检查纳入代码审查流程 -
定期回顾和更新配置标准
5. 安全性如何保障?
遵循最小权限原则:
-
只允许幂等操作(检查、测试等) -
禁止危险操作(数据库修改、部署等) -
所有配置变更必须经过审查 -
生产环境使用沙箱和最小权限令牌
希望这份详细的解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AI代理配置文件,让你的编程工作更加高效、安全。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经验分享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