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点图标 高效码农:前沿AI、IT技术与开发者分享

如何用AI将Figma设计稿秒变代码?三步部署Dev Mode MCP Server实战指南

把 Figma 设计稿搬进 IDE:一篇看得懂的 Dev Mode MCP Server 全指南

如果你曾对着 Figma 文件手动敲像素,或者反复问设计师“这个按钮的圆角是多少”,这篇文章能帮你把 80 % 的重复劳动交给 AI。
本文基于 Figma 官方文档与真实项目经验,手把手带你把 Dev Mode MCP Server 跑起来,并附上一份可复制的示例仓库。


目录

  1. Dev Mode MCP Server 是什么?
  2. 谁适合用?需要准备什么?
  3. 三步完成本地部署
  4. 用 AI 生成第一行代码:两种输入方式
  5. 五个核心工具详细拆解
  6. 真实项目复盘:从设计到可运行页面的全过程
  7. 常见问题 FAQ
  8. 下一步:让 AI 学会你的设计系统

1. Dev Mode MCP Server 是什么?

一句话解释:
Dev Mode MCP Server 是 Figma 官方推出的本地服务器,把设计文件转成结构化数据,让 AI 在 IDE 里直接读取并生成代码。

传统做法 用 MCP Server 后
手动量尺寸、抄色值 AI 一键拿到变量
截图给 AI 猜布局 AI 同时拿到截图 + 精确代码
代码与设计脱节 通过 Code Connect 自动复用组件

2. 谁适合用?需要准备什么?

角色 收益
前端工程师 减少 50 % 以上样式手写
独立开发者 设计稿秒变 MVP
设计系统维护者 变量、组件一键同步

前置条件

  • 已安装 Figma 桌面版(必须,网页版不行)
  • 代码编辑器支持 MCP:VS Code、Cursor、Windsurf、Claude Code
  • 网络通畅(本地 127.0.0.1,无需翻墙)

3. 三步完成本地部署

Step 1:在 Figma 里打开开关

  1. 打开任意 .fig 文件。
  2. 左上角 Figma 菜单 → Preferences → Enable Dev Mode MCP Server
  3. 屏幕底部出现绿色提示条,即表示服务器已启动,地址固定为
    http://127.0.0.1:3845/mcp
    

Step 2:把服务器“挂”到编辑器

下面以 VS Code 为例,其余编辑器步骤一致。

  1. ⌘/Ctrl + Shift + P → 搜索 MCP:Add Server
  2. 选 HTTP,粘贴上面的地址。
  3. Server ID 填 Figma Dev Mode MCP,回车。
  4. 编辑器会在 mcp.json 里生成:
    {
      "servers": {
        "Figma Dev Mode MCP": {
          "type": "http",
          "url": "http://127.0.0.1:3845/mcp"
        }
      }
    }
    
  5. 打开聊天面板(⌥⌘B⌃⌘I),切换到 Agent 模式,输入 #get_code 验证。
    若返回工具列表说明连接成功;若空白,重启 Figma 与编辑器。

Step 3:验证

在 Figma 里随意选中一个 Frame,回到编辑器输入:

Generate React code for my selection

如果 AI 返回了 Tailwind 类名,环境就 OK 了。


4. 用 AI 生成第一行代码:两种输入方式

方式 适用场景 操作
Selection-based(选中即生成) 迭代单个组件 1. 在 Figma 里点选 Frame
2. 在编辑器里直接提问
Link-based(粘贴链接) 分享整页设计 1. Figma → Share → Copy link to frame
2. 在提示词里贴链接

注意:链接方式 AI 不会真的打开网页,只会提取 node-id,所以不用担心权限问题。


5. 五个核心工具详细拆解

工具 一句话作用 常用提示词示例
get_code 生成 React + Tailwind 代码骨架 “用 Vue 改写我的选择”
get_variable_defs 提取颜色、间距、字体变量 “列出本页所有 token 名称和值”
get_image 截图保留布局像素 默认关闭,需手动在 Preferences 打开
get_code_connect_map 把 Figma 节点映射到真实组件 “告诉我这个卡片对应哪个文件”
create_design_system_rules 输出一份规则文件,供 AI 下次遵循 保存到 rules/ 目录即可

6. 真实项目复盘:从设计到可运行页面的全过程

下面以开源仓库 vibe-coding-web 为例,展示一条完整链路。

6.1 项目结构

vibe-coding-web/
├─ src/               # 生成的 React 代码
├─ .prompt/           # 提示词模板与历史
└─ docs/images/       # 设计稿与真机截图对比

6.2 生成流程

  1. 设计师交付:3 张移动端页面(欢迎、登录、仪表盘)。
  2. 打开 Dev Mode MCP Server,按上面三步部署。
  3. 运行指令
    执行 @.prompt/prompt.md 中的“生成页面”任务
    
  4. AI 做的事
    • 调用 get_image 拿到视觉稿
    • 调用 get_code 拿到 Tailwind 代码
    • 调用 get_variable_defs 同步颜色、间距
    • 把代码写入 src/pages/
  5. 人工审查
    • npm start 本地预览
    • 用 Cursor 的 Tab 补全微调间距
    • 最终效果见下图:
设计稿 生成页面

肉眼可见,布局 1:1 还原,颜色与圆角偏差 < 2 px。


7. 常见问题 FAQ

Q1:生成的代码全是 absolute,正常吗?

A:Figma 默认导出如此。可在提示词里加:

请用 flex 或 grid 重写布局,避免 absolute。

Q2:AI 不认识我的组件库怎么办?

A:先在项目根目录运行

# 让 AI 扫描本地组件
npx figma-cli connect

再启用 get_code_connect_map,AI 就能按实际路径引用 <Button /> 而不是手搓按钮。

Q3:响应式断点如何处理?

A:在 Figma 里用 Auto-layout 把 Frame 拉宽,确认自适应无误后再生成。否则 AI 会按固定尺寸输出。

Q4:提示词太长会被截断?

A:把通用规则拆成 rules/design-system.md,让 AI 只读一次即可。详见仓库 .prompt/ 示例。


8. 下一步:让 AI 学会你的设计系统

任务 工具 示例命令
同步 token get_variable_defs “把颜色变量写入 tailwind.config.js”
同步组件映射 get_code_connect_map “更新 Button 的映射到 src/ui/Button.tsx”
生成 service 层 自定义 prompt “根据登录页字段生成 POST /login 调用代码”

一旦跑通,你可以把整套流程写成一条 CI 脚本:
设计稿合并 → AI 自动生成代码 → 人工 review → 自动部署。


结语

Dev Mode MCP Server 目前还处于开放测试,功能会迭代,但核心思路已经跑通:
让设计稿成为 AI 的“第一性原理”,减少人类在像素与代码之间的往返。

如果你准备好了,打开 Figma → Preferences → Enable Dev Mode MCP Server,今天就试试把下一个页面交给 AI 吧。

退出移动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