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 UX 到 AX:为什么你的下一个应用必须像一位“会记住”的伙伴
如果你今天打开邮箱、设计工具或 CRM,发现它们每次都要重新问一遍“你是谁”“你要做什么”,你可能会觉得理所当然。但再过五年,这种体验会像拨号上网一样过时。
本文用 3000 字告诉你:一场从“屏幕为中心”到“关系为中心”的静默革命正在发生,它叫做 AX(Agentic Experience)。
目录
-
UX 与 AX 到底是什么? -
把 UX 和 AX 摆在一起:一张图看懂差异 -
AX 的三把钥匙:记住、推理、演进 -
真实场景对照表:今天你 vs 明天你 -
FAQ:关于 AX 的 9 个高频疑问 -
HowTo:把现有产品改造成 AX 的 4 个步骤 -
小结:为什么说“没有回头路”
1. UX 与 AX 到底是什么?
术语 | 通俗解释 |
---|---|
UX(User Experience) | 以屏幕为中心的“一次性任务”体验。你点击按钮,产品做反应,任务结束,下次重来。 |
AX(Agentic Experience) | 以关系为中心的“持续性目标”体验。像一位同事,记得你的习惯、目标、团队规范,并在下一次互动时直接给出更优方案。 |
2. 把 UX 和 AX 摆在一起:一张图看懂差异
维度 | 传统 UX(之前) | 代理式体验 AX(之后) |
---|---|---|
核心单位 | 一次会话 | 一段长期关系 |
任务形态 | 一次性任务,每次从零开始 | 持续性目标,迭代推进 |
流程设计 | 设计师预先写好每一步 | 系统自己感知、推断、行动 |
上下文来源 | 用户反复填写表单 | 系统学习并记住偏好 |
成功指标 | 更少点击、更快完成 | 赢得信任、复合价值 |
信任方式 | 界面简洁=可信 | 先展示工作成果,再逐步放手 |
3. AX 的三把钥匙:记住、推理、演进
3.1 记住:让软件拥有“记忆”
-
传统 UX 的做法:
离开页面即失忆,下一次必须重新登录、重新选筛选项、重新描述需求。 -
AX 的做法:
-
记住个人偏好:写作风格、颜色喜好、常用模板。 -
记住团队规范:品牌色值、命名规则、审批链。 -
记住关系模式:客户跟进频率、邮件回复习惯。
-
3.2 推理:让软件自己“找路”
-
传统 UX:
如果用户偏离预设路径,系统只能报错或回到原点。 -
AX:
-
感知:读取当前界面、历史记录、外部信号。 -
推断:根据记忆和实时数据,猜测用户下一步目标。 -
选择:在无脚本情况下挑一条最优路径。
-
3.3 演进:让软件越用越“老练”
-
传统 UX:
版本发布后才更新,用户被动等待。 -
AX:
-
每一次互动都作为训练样本。 -
推荐准确率随时间提升。 -
用户把更多决策权交给系统,形成正循环。
-
4. 真实场景对照表:今天你 vs 明天你
场景 | 今天(UX) | 明天(AX) |
---|---|---|
写邮件 | 手动输入收件人、主题、正文;写完忘记存档分类。 | 自动补全收件人、根据历史邮件生成初稿;发送后按项目自动归档。 |
设计海报 | 每次都要翻品牌手册找色值、字体。 | 打开工具即提示“本次用品牌夏季配色?”并套用上次版式。 |
CRM 跟进 | 手动记录上次通话重点,设置下次提醒。 | 系统提醒“客户 A 上次提到预算,本周应再联系”,并附带建议话术。 |
5. FAQ:关于 AX 的 9 个高频疑问
Q1:AX 是不是把 AI 聊天机器人塞进所有产品?
A:不是。聊天只是交互形式之一。AX 的核心是“记住并演进”,并不限定界面形态。
Q2:用户会担心隐私吗?
A:会。因此 AX 产品需要在前 3 次互动就展示“我在记录哪些数据、你可以随时删除”,像同事刚入职先做自我介绍一样。
Q3:如果系统推断错了怎么办?
A:允许“一键回退”并告诉系统“这次别记住”,就像你告诉同事“这条建议不适用”。
Q4:中小团队没有大模型预算,也能做 AX 吗?
A:可以。先从“记住”开始:本地存储用户偏好,再用规则引擎做简单推理,已能显著减少重复操作。
Q5:AX 会不会让界面变得复杂?
A:恰恰相反。记忆和推理让系统减少提问,界面反而更简洁。
Q6:如何衡量 AX 的效果?
A:关注留存率、用户对决策满意度、用户愿意交出的自主权比例,而不仅是点击次数。
Q7:老用户抗拒改变怎么办?
A:提供“经典模式”切换,并在新功能首次出现时给予 10 秒教程,允许随时关闭。
Q8:AX 与自动化脚本有何区别?
A:脚本只能执行预设流程;AX 能在未知情境下生成新路径。
Q9:会不会抢走人类工作?
A:AX 更像实习生,先做重复性任务,人类做最终决策,随着时间推移,人类把低价值工作逐步下放。
6. HowTo:把现有产品改造成 AX 的 4 个步骤
步骤 1:列出“用户必须重复输入”的清单
-
打开产品,用录屏工具记录 5 位真实用户完成一次完整任务。 -
统计他们输入过两次以上的字段、选过两次以上的筛选项。 -
得到“记忆清单 v1”。
步骤 2:为每条记忆设计“最小可行存储”
记忆项 | 存储位置 | 更新触发 | 过期策略 |
---|---|---|---|
用户常用收件人 | 本地加密 SQLite | 每发送一次邮件 | 6 个月未使用则删除 |
品牌色值 | 云端团队空间 | 设计师手动更新 | 除非品牌升级,否则永久 |
步骤 3:让系统“先展示再行动”
-
第一次自动填写时,在界面上用淡色气泡提示“我帮你填好了上次用的色值 #0052D9,确认吗?” -
用户点击“对”后,系统才应用;点击“不对”则记录修正数据。
步骤 4:建立“信任递减”机制
-
第 1~3 次:每一步都解释“我为什么这么做”。 -
第 4~10 次:只在关键节点提示。 -
第 11 次以后:默认执行,用户可随时呼出“解释”按钮。
7. 小结:为什么说“没有回头路”
当你用过真正记住你、并在每一次互动中变得更有帮助的软件后,再回到传统 UX,会感觉像在跟一位失忆的同事共事——每开一次会都要重新自我介绍。
AX 不是噱头,而是用户耐心耗尽后的必然选择。率先拥抱 AX 的公司,将在下一个十年拥有无法复制的用户黏性。
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,不妨把“记住用户”加入下一次迭代的需求池,哪怕只从一个字段开始。
一旦迈出第一步,你会发现:用户不再只是想“用完即走”,而是愿意把更多决策权交给一位值得信赖的数字伙伴。